拯救精致懶,“預制菜”能否成為下一個餐飲風口?
“春節團圓飯私房預制菜,12道298元” “佛跳墻、咕咾肉、梅菜扣肉、素什錦……年夜飯半成品8道菜僅548元”。
春節期間,各大電商APP的活動和年夜飯專區都不乏預制菜套餐的身影,受到一眾“廚房小白”的追捧,回望2021年天貓“雙十一”購物節,預制菜也榮登了10大趨勢單品榜單。
近日,商務部公布了“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”的銷售成績,據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監測,在本次“年貨節”中,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.9%,驕人數據背后宣示著一個細分品類的崛起。
所謂預制菜又稱半成品菜,是指以農、畜、禽、水產品等作為原料,配以輔料,洗好、切好、搭配好,然后采用速凍或者真空技術包裝,消費者只需要簡單操作即可食用,其產品可以通過加工程度細分為即食、即熱、即烹、即配食品。
數據來源:艾媒咨詢
預制菜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產物,起初主要在餐飲企業中盛行,主要以解決門店出餐慢、口味口感不統一等經營痛點。
近年間,隨著人口結構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,加上疫情的影響,就地過年讓家庭小型化現象日漸凸顯,簡單美味的預制菜也成為了眾多家庭的餐桌明星。尤其是在C端消費者領域,預制菜更是完美契合了當下主流消費群體的品質生活要求。
據統計,Z世代群體中有40.7%的人會每周在家做飯,并習慣于在社交平臺分享作品,展示他們的精致生活。既要好吃好看、又要操作簡單,預制菜無疑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選擇。
處于007、996工作狀態下的中青年職場人,抗拒長期食用高油、高鹽、高糖的不健康外賣,因此“快捷又方便”、“好吃又健康”成為了大部分職場人青睞預制菜的主要因素。
可見,預制菜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市場滲透。
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,2019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約2445億元,B端市場為1956億元,C端市場489億。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,同比增長18.1%,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將保持20%左右的高速增長率,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5165億左右。
企查查數據顯示,2013年至今,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,參考時間來看,2015-2016年是第一個高峰期,融資事件分別為14起和17起,2020年-2022年則是另一個高峰期,分別有12起和11起。
諸多餐飲品牌、生鮮平臺等企業,緊跟市場潮流在預制菜賽道布局。其中有餐飲品牌西貝、海底撈、外婆家;生鮮電商叮咚買菜、盒馬鮮生等等,紛紛搭建中央廚房、冷鏈物流,打造餐桌新寵。
對B端市場而言,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龐大,原材料需求量巨大,門店經營成本更是日趨增長,居高不下。預制菜的出現,恰好優化了餐飲B端的經營結構,降低食材損耗、統一口感口味、減少廚師及切菜用人成本、節省廚房操作空間等等,大大提升了餐飲品牌的經營效率。
對C端市場而言,隨著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和外賣行業的同步發展,消費者僅需通過簡單的烹飪,即可享受到營養豐盛的各地美食,滿足了消費者省時、健康、高性價比的需求。
由此可見,預制菜行業無論是在B端還是C端,都有著龐大的消費前景,尤其是C端消費者領域,開辟了廣闊的消費市場,展示出非常誘人的“藍海”。
而對于預制菜企業來說,運營可以重點從“做優產品”和“做好品牌”兩個方向出發,實現品牌突圍:
通過加強原材料質量、加強加工流程和衛生把關力度,通過選料、制作過程的透明化,進一步強化消費者的信心。